超聲波探傷技術和漏磁技術有哪些不同點和相同點
在工業檢測領域,無損檢測是保障材料和工件安全的重要技術。其中,超聲波探傷技術與漏磁技術憑借各自獨特的優勢,成為受歡迎的兩種檢測方法。它們能精準定位缺陷,對工件質量提供保障。
漏磁技術缺陷檢測原理
漏磁技術基于鐵磁材料的磁化特性。當被測材料被磁化后,若表面或近表面存在缺陷(如裂紋、腐蝕坑),該處磁導率會發生突變,導致部分磁場泄漏到材料表面,形成漏磁場。通過霍爾傳感器或線圈式傳感器捕捉漏磁場的強度和分布,即可判斷缺陷的位置與尺寸。該技術對鐵磁材料的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敏感,常用于油管、石油鉆桿的快速檢測。
超聲波技術缺陷檢測原理
超聲波技術利用高頻聲波在材料中的傳播特性。當超聲波遇到聲阻抗不同的介質界面(缺陷)時,會發生反射、折射和散射。通過探頭接收反射信號,分析其時間延遲、幅度和波形變化,可精準定位材料內部的裂紋、氣孔、夾雜等缺陷。該技術適用于金屬及非金屬材料,能穿透較厚工件,實現對深層缺陷的檢測。
兩種探傷技術檢測范圍對比
漏磁技術:
依賴鐵磁材料的磁化效應,通過漏磁場信號檢測缺陷,僅適用于導磁材料(如鐵、鎳、鈷及其合金)。
主要針對表面及近表面缺陷(深度通常≤30mm),如管道腐蝕、焊縫表面裂紋,對閉合性裂紋或表面覆蓋層較厚的工件檢測效果有限。比如在石油管道的日常檢測中,漏磁技術能夠快速發現管道表面因腐蝕而產生的坑洼,但對于被防腐涂層覆蓋較厚的部分,檢測效果就會大打折扣。
超聲波技術:
基于聲波傳播與反射原理,不受材料磁性限制,可檢測金屬、陶瓷、復合材料等多種材質。
擅長檢測材料內部缺陷,可覆蓋從表面到深層(數十厘米甚至更厚)的區域,能識別裂紋、氣孔、疏松等多種缺陷類型,尤其適用于復雜結構件的內部探傷。以鋼管為例,超聲波探傷可以深入鋼管內部,檢測出潛在的裂紋和疏松等缺陷,確保鋼管的安全。